九鼎艺术的由来
    相传,九鼎是夏禹治水成功后铸成的。当时天下分为九州,即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九州。夏禹治水成功后,他利用九州进贡得来的金属,铸造了九个鼎,将勘测所认识的这些地理状况,按九州划分,分别铭刻在九个鼎上,象征九州,各部落首领必须向联盟首领禹进贡,各部落首领每次进贡时还必须朝拜九鼎,九鼎当时是国家政权的象征,夏、商、周各代帝王将它作为传国之宝,十分珍视。这就是"九鼎之尊"的来历。“九鼎艺术 ”寓意为“九州艺术”——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、是“鼎”级艺术的写照,是艺术领域的风向标,是行业领域的倡导者。 “九鼎艺术”——寓意为全国至高无上的艺术!
 
    书画评论文章
 
静寂中的新生

发布时间:2009-12-02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静寂中的新生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访岭南画派传人唐秉耕先生
 
    对于喜爱中国绘画艺术,现今四五十岁的中青年来说,大多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学画的。当时国家已走上了改革开放、政治民主、经济发展的轨道,上海画坛逐步复苏,老一辈画家相继解放,重拾画笔。一批正值四十岁左右的青年画家也开始立足画坛,这支新生力量也给画坛带来了勃勃生机。精通山水,擅长花鸟的唐秉耕先生就是这批青年画家中响当当的一位。那时,我刚开始拜师学艺,书店里的绘画资料还相当缺乏,因此,常向朋友借阅绘画资料。一日,朋友借我两张唐先生的课徒稿,言明三日归还,并说日后有机会带我去拜访唐先生。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,稿子只有一尺大小,但画得十分认真,一张是黄公望的披麻皴、一张是王蒙的解索皴,我反复临习了十余遍,将稿子归还后,拜访唐先生的事却一直没成行。后来,我将临稿拿给我的老师张大卫看,还受到一番夸奖呢!
    此事一晃已经过去了二十年,有时偶尔在书刊上读到唐先生的作品,和朋友打听他的近况,但大都回答不太清楚,或说出国了,或说他隐居了,这在我的心中仿佛是一个没有解开的结。说来也巧,近日碰见画家黄秉华先生,在闲聊中得知我的想法,他爽快地说道:我就是唐老师的弟子,我带你去拜访他!我心中大喜,这正是“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”呀。
    那天下午,我们来到了唐先生的寓所,在整洁朴素的画室中里,我第一次见到了唐先生,他热情地接待我们,在交谈中逐渐解开了我心中的那个结。
    话还得从1979年《上海青年山水画展》说起。这是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上海举办的第一个青年专题画展,社会各界反响热烈。唐先生的两幅作品参加了画展,并受到了一批老画家的表扬和认可,那年他才34岁。从此,他的名字和作品就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,及上海和全国的画展上,并屡次获奖。同时,他还常应邀到各地去办学讲课、举办个展、旅游观光……然而,在这名利双收的忙碌中,唐先生并没有感到真正的欣慰,多少次他独坐自问:目前的荣耀是我的追求吗?我的艺术生命是什么?我的作品是否表达了我的情感?……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思考,他深知,艺术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产物,艺术成就的高低,不仅是才能的反映,更是个人综合素养的考量。1989年起,唐先生回绝了一切的应酬,闭门静心读书作画,过着一种近乎隐居的生活。我问道,将近二十年这样的生活你后悔过吗?唐先生笑道:在宁静中,我过得很充实,从作品中找回了我自己。从这平静的话语中,我依然感到从他身上迸发出的一股追求艺术的热情、一股不断自我完善的力量。
    唐秉耕先生从小喜欢书画艺术,在读中学时就随厉国香老师学习传统山水,打下了扎实的笔墨功底,后因喜欢岭南名家黄幻吾先生的山水,经朋友介绍成为入室弟子。因为黄老师是以画花鸟为主的,从没有画过花鸟的唐先生,只用了半年时间,他的花鸟作品便得到了师兄们称赞,他的勤奋好学也得到了老师首肯。很多年过去了,每当唐先生谈起这些,心中颇感自豪。我想,这也是他当年成名的原因吧。
    欣赏唐秉耕先生的作品,无论是山水,还是花鸟,其流畅雄健的笔墨,亮丽柔润的色彩,别开生面的构图,在浓郁的岭南画派神韵中,蕴涵着画家对生活执着的爱和美好理想的情怀。我想原因有二。其一,他对岭南画派“折衷中外,融合古今” 的艺术主张,及兼容、创新精神有着深刻理解和体验。唐先生早年临习其师的作品,几可乱真,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,而是常与朋友、同道研究其它门派的绘画技法之长处,广泛吸收,为我所用。其二,牢记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的古训。唐先生始终把读书当作是知识的累积和调节生活的润滑剂,每当作画累了,就会随手取书来读,或美术理论、或唐诗宋词、或中外名著,甚至金融投资的书籍都看。祖国的各地名胜他如数家珍,写生是他开阔眼界的必修课。他告诉我,曾六次上庐山,既使在同一个地方,面对自然,因岁月更替,朝霞暮霭,时空交错,人的心境都会有不同变化。因此,将自然中真实的一瞬间与主观意蕴融合,形诸笔端,那是鲜活的,也是感人的。
    从传统中走来,继承其精神本质,到生活中汲取创作的源泉和灵感,求新求变。他认为,画鸟,要有动感;画花卉,要有朝气;画树,要有特征;画石头,要有灵气;画水,要有形,有声……四十多年来,唐先生默默地探索和实践着,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。大处简约丰富,小处精到细致,画面大气而内敛,呈现出一派洁净明丽、可居可游的诗情画意,令人遐想……
    唐先生用自己的笔墨、章法、形式,营造着一种宏大的气息,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,也标志着他的绘画语言日趋走向成熟和完美。
    欣赏着唐秉耕先生为自己第二本画集而精心准备的部分近作,我不禁感慨道:“你隐居多年,不问世事,潜心创作,丰厚的收获,真让人羡慕呀!”他笑答:“事实上,所谓隐居,只是推掉那些无聊的应酬而已,把握住宝贵的时光,静心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,对得起钟爱一生的艺术,也不枉此生。”
    是呀,上苍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,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在这喧嚣的时代,为人低调、踏实的唐秉耕先生以自己超乎寻常的执着、耐性和韧性,在寂寞中坚守着一份梦想。他给岭南画派艺术注入了新的内涵,同时,也给人们带来了思索和启迪。
 

 
   
书画服务中心 WWW.SH1122.COM